圖為該校舞龍舞獅社團展演現場
■本報通訊員 王獎華
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和諧發展,太倉市明德高級中學先后申報并建成省機器人創新實踐課程基地、蘇州市生態環境教育課程基地、蘇州市國學課程基地,課程基地建設取得豐碩成果。作為特色之一的國學課程基地成為學校提升師生傳統文化素養的一個主陣地。
環境創設,營造課程育人氛圍
學校注重營造校園文化環境,從小橋流水到奇石掩映,從名人字畫到石碑石刻,處處精心建設,學校教學樓、圖書館、辦公樓掛滿文質兼美的字畫,如朱屺瞻的《育德鄉里》石刻、鄭板橋的《大學》雕刻等。在課程基地創設詩詞區、書畫區、樂坊、畫坊……這些區域創設了良好的國學學習環境。國學基地的“5室2館1廳”保證了國學課程的開展。師生心性在校園環境潤澤中植根,學風校風在文化滋養中生長。本著“教育為人生”的理念,學校致力于通過國學校本課程基地“六藝”課程的開展,讓學生“明德、博識、啟智、廣才”。
模型建構,促進教學方式轉變
2017年、2019年,學校兩次承辦由中國國學共同體主辦的全國傳統文化進課堂高峰論壇與觀摩大會,進一步探討在高中階段如何實施國學課程,如何通過國學課程引導學生思維品質提升,這兩次大型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學校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圍繞“一體兩翼”課程建設總目標,進一步建構明德“六藝”課程體系,該體系以語文國學課程為主陣地,兼容并蓄各學科,形成融古鑠今、立體多元的課程氣象,初步形成了“經典潤澤各科、國學洋溢校園”的局面。
在經典文化的浸潤下,明德高中陸續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平安校園、國際生態學校綠旗單位、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金獎)、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青少年科學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學校還是東南大學、河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優秀生源基地。
課程開發,凸顯項目研究優勢
貫徹課程標準。學校全體語文教師積極參與國學校本課程的培訓、資料編寫,借助課程基地深化課程改革,構建了“精義入神,以致用也”的綜合國學教育模式?!傲嚒闭n程目標明確、軸線清晰:建構“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3類課程。主陣地是語文國學課,學校從中萃取出24個“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標識”,采用“研習、誦讀、寫作、采風”4種形式組織教學,組成6個循序漸進的專題模塊,并整理匯編了多冊配套材料。主陣地衍生出5大副陣地,孵化出10門國學課程。
課題支撐研究。2018年,學校申報省“十三五”規劃課題《“教育為人生”目標指向下的高中國學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研究》,2021年成功結題。2019年,學校申報省社科聯精品課題《高中國學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研究》,2020年成功結題。
延伸教育課程。學校挖掘太極拳、國樂中的舞蹈、舞龍舞獅等傳統文化精髓,通過創新轉化、活動開展,提升師生氣質和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吟誦活動,通過唐調吟誦讓師生感受古典之韻、古典之美。
積極推進,師生成長碩果累累
2019年,學校國學課程團隊被太倉市政府評為“四有好教師”團隊,國學課程開展以來,學校一大批教師獲得成長,21名教師撰寫的國學課堂設計、論文在省級報刊發表;24名學生撰寫的相關文章在省級報刊發表,14名學生參加國學類比賽獲得市級以上各級各類大獎。在核心團隊的努力下,國學課程獲評太倉市中小學優秀創新創優項目、太倉市中小學教育特色項目建設二等獎。
太倉市明德高級中學通過國學課程的構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養了學生國學素養和思辨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了一支成長型、研究型隊伍,推進了文化立校規?;?、陣地化,形成了科創與國學“一體兩翼、兩翼齊飛”的育人景象,進一步傳承了中華文化基因,為時代明德,不忘使命,再開明德之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