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嚴佩華)春暖花開,正是踏青的好時節。然而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海安市城南實驗中學袁予吉老師也積極投入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當中。
按照上級要求,學校每天都要對師生進行核酸抽檢,需要志愿者為核酸采樣的醫務人員做好信息登記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教師,袁予吉老師第一時間報名成為一名協助“大白”的“藍精靈”。每次戴上藍色防護帽,穿上藍色防護衣,冒汗了,顧不得擦拭;口渴了,盡量不喝水。每當脫下防護衣的時候,袁老師的衣服上總是被汗水浸濕。
袁老師家在南通市崇川區,孩子剛滿兩周歲。為了不影響教學工作,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袁老師已經連續好幾周沒有回家了。前幾日,孩子過生日,袁老師只能在視頻里與孩子見面。臉上充滿稚氣的孩子喊:“想媽媽,媽媽回來!”袁老師忍住淚水說:“媽媽在上班,放假了就回去陪你?!痹蠋煱迅嗟年P愛給了學校里的孩子。
特殊時期,一些學生情緒有波動,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學校熱線電話也多了起來,袁老師總是耐心地與家長溝通解決辦法。有時電話里不能解決,袁老師便和學生一起散步聊天,耐心開導。袁老師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采取積極的正面引導,讓孩子重新找回學習的樂趣。有一個孩子來到心理輔導室,一句話沒說,袁老師剛問了一句,她便哭了起來。袁老師默默遞上紙巾,等孩子將心里積攢的情緒釋放出來再耐心開導。從那次開始,孩子像變了一個人,不再對生活漠不關心,開始積極樂觀起來。袁老師用她的親和力和笑容感染著身邊的學生和老師。疫情時期,尤顯珍貴,如同春日里的和風,溫柔地吹開孩子們心里的陰霾。
(海安市城南實驗中學)